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初次嘗試(沒打發的)戚風蛋糕

之前的 幸福家庭土司, 有基本口味, 以及加料的 (腰果, 葡萄乾, 枸杞 .... 等), 口感都很好。

但是繼續嘗試的 蛋糕 卻似乎還有一大段進步空間, 口味雖然沒問題, 但就是沒有預期中的鬆軟。於是開始檢討作法 : 依照說明書所說, 篩過的麵粉效果比較好, 此外雞蛋也不可以冰過, 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蛋糕似乎還是不夠膨鬆。

還好後來找到新作法 ----『戚風蛋糕』....

.

不夠膨鬆的Pana配方

  Pana配方第一次 Pana配方第二次 Pana配方第三次
無鹽奶油 80g 同左 同左
砂糖 100g 同左 同左
雞蛋 3個 3個 (沒冰過的) 2個 (沒冰過的)
調味 擂茶粉1包 小麥草粉1包 香草粉1包
低筋麵粉 180g 同左 (但篩過) 同左(但篩過)
泡打粉 6g 6g 12g
腰果和葡萄乾 50g 忘了放 葡萄乾 50g

.

陽光宅男廚房的配方

上網找資料, 發現我要的應該是『戚風蛋糕』或『海棉蛋糕』, 在 陽光宅男廚房--像發粿的海綿蛋糕 有介紹這兩者的不同, 也有 食譜實驗的過程 , 列舉其中幾篇 :

.

以下簡單記錄我第一次嘗試的『戚風蛋糕』, 其餘請參考 陽光宅男廚房--第一次打到硬性發泡的戚風蛋糕 這一篇的配方與詳細步驟。此外, 我還隨興小改了 蛋, 奶粉, 奶油的比例 (不要問我為什麼) :

『戚風蛋糕』 陽光宅男的配方 我的第一次嘗試
材料A    
蛋黃 4顆 3顆
細砂糖 40公克 40g
鮮奶 60公克 改用奶粉加水90cc
沙拉油 80公克 改用奶油50g, 切成1公分的小塊
材料B    
低筋麵粉 100公克 100g
材料C    
蛋白 4顆 3顆
細砂糖 70公克 70g

.

我第一次嘗試的『戚風蛋糕』

IMG_0019材料點名,
奶油切成1公分的小塊,
砂糖分成 40g 和 70g 兩份
IMG_0021
蛋白和蛋黃分開
IMG_0020 蛋黃直接放進麵包機的麵包容器 IMG_0022 加上 奶粉, 奶油, 砂糖, 水
IMG_0023 陸續加入麵粉 => 開始攪拌 IMG_0028 攪拌12分鐘之後, 清除麵粉

其實發現, 下次可以一股腦將 材料A (蛋黃, 奶粉, 奶油, 砂糖, 水) 和 材料B (麵粉) 全放進麵包容器, 讓麵包機來攪拌就好, 才不會因為 材料A 一開始太稀而四處飛濺。而且依照 陽光宅男 的說法, 蛋黃不需要打到發泡, 只要攪拌均勻就可以了。

IMG_0026
當麵包機攪拌 材料A材料B 的同時, 我也沒閒著, 另外拿不怎麼夠力的電池攪拌器努力將 材料C 的蛋白打發。(其實只有發白, 沒怎麼發泡 ....)

蛋白打發之後, 分幾次加入砂糖。
IMG_0031
清除麵粉之後, 先加入 三分之一的 材料C (蛋白發泡), 讓麵包機繼續攪拌, 過一會兒, 再加入剩下三分之二的 材料C

攪拌完成的材料, 大約是葉片的高度。
IMG_0033
烤的過程, 好奇的打開看看, 發現真的膨脹了, 而且四周有點焦。

不確定烤好了沒, 用筷子戳中間測試, 麵糰還有點黏黏的, 就等到麵包機的設定時間到了, 再用筷子戳一次。
IMG_0034

烤好的蛋糕形狀有點奇怪, 因為不夠力的電池攪拌器其實只將蛋白打到發白, 而沒有打到發泡 ....
IMG_0035

切開來看看

冷卻之後, 嚴重變形, 主要還是 蛋白沒有打到發泡 的原因。
雖然沒有預期的鬆軟, 不過口味極好, 有點像是『超級厚的鬆餅』, 或是『超大顆但沒有加餡的紅豆餅』。

IMG_0037

.

心得 及 後續

看來, 只要能將蛋白打到發泡, 其實不需要 發泡粉塔塔粉, 就能作出鬆軟的蛋糕, 接下來才是口味等其他因素。

後續的研究方向 :

  • 蛋白打發 ---- 電動打蛋器是必要的投資
  • 蛋糕成形 ---- 類似 陽光宅男 所說的: 倒入烤模重敲兩下,讓比較大的空氣跑出來, ... 烤好之後還要重摔兩下,再倒扣放涼, ...
  • 調整口味 ---- 少加一點糖, 或用香草粉調味
  • 表皮不要太焦 ---- 用電鍋蒸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 發泡蛋白代替酵母粉 ---- 土司的配方但是酵母粉改成發泡蛋白, 會變成蛋糕土司嗎?

.


(...繼續閱讀.../...CONTINUE...)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管理待辦事項的好幫手 ---- Remember The Milk 現在不會太遲

是的, 我要說 :『Remember The Milk 現在不會太遲。』

雖然沒多久之前, Gmail 已經推出 Tasks 工作表『管理待辦事項』的功能, 而且也有人說 :

但是, 我先使用了 Gmail 工作表的兩天之後, 才去註冊 RTM 帳號。比較之後, 還是決定 Remember The Milk 比較適合我。

很快的看一下選擇 Remember The Milk 的理由 :

選擇 Remember The Milk 的理由

Remember The Milk 的優點 Remember The Milk 的缺點
  • 比 Gmail 工作表 細緻的功能
    • 類別 (清單) 的管理
    • 已完成工作的管理
    • 一個工作能有多個筆記
  • 可以建立週期性的工作項目
  • 有搜尋及篩選功能
  • 有 iGoogle 小工具, 也可以整合在 Gmail 的側邊欄
  • 無法任意調動工作項目的順序
  • 沒有階層式的樹狀工作列表
  • 可以整合在 Gmail 裡使用, 但畢竟不是 Gmail 的原生功能 (例如: 沒有與電子郵件整合應用)

以上僅列出我目前使用過的功能。
在詳細介紹我的使用心得之前, 先來看看其他人對 Gmail 工作表 和 Remember The Milk 的介紹 :

.

Gmail Tasks 工作表 的簡介

Gmail 新增功能完整的 Tasks 工作表,幫你簡單打點生活大小事 (電腦玩物, 2008-12-09)

  • 當你接收到任何需要處理動作(但又無法馬上處理)的郵件時,可以將其加入你的工作表清單中
  • ... 按住待辦事項左方後,用滑鼠拖曳的方式來移動工作項目的順序。或者透過鍵盤的﹝Ctrl﹞+﹝↑﹞或﹝↓﹞來上下移動某個待辦事項。... 可以隨時把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工作排到比較上方的位置
  • 樹狀結構可以分成好幾個層次,只要繼續增加縮排,就可以變化出第三層、第四層的工作列表。透過這樣的母子結構,我們可以更有組織性的管理好自己的各種不同工作。

Gmail新增工作表清單功能 (NOT MY BUSINESS, 2008-12-09)

  • Remember The Milk 的外掛程式,雖然功能很強大,但畢竟是外掛工具,沒有與電子郵件整合應用,

.

Remember The Milk 的介紹

記得買牛奶:RTM - Remember The Milk (Abin's Note, 2008-01-24)

  • RTM 比較直接,用清單分頁來分類,你可以建立「工作」、「待辦」、「提醒」等清單,對不同類型的工作分類
  • 每個新增的工作 可設定的屬性相當多(當然大部分你可以不去設定,只敲工作內容就行),舉凡到期日、定期重複、優先權、標籤(也能拿來工作分類用)、網址、地點(可以結合 Google Map),不夠還有「筆記」欄位讓你自己敲
  • 為了協同工作需求,該工作也可以直接公開和分享給別人、當專案管控使用,屬性也很完整
  • RTM 提供各種內嵌的服務和介面,...  Gadget (給 iGoogle 用的小工具)、還有 Yahoo! 的 Widget、For Firefox 的 GMail extensionGoogle Calendar Plug-inNetvibes module、與 Twitter 結合、支援 Mac 的 Dashboard
  • 也提供 Atom Feed 讓你用 RSS Reader 來看、或是 iCal Service 來存取
  • 上述的網路服務外掛,幾乎都有提供介面讓你新增工作,你也可以寄 E-mail 到 RTM 給你的專屬信箱來新增、用 Twitter 透過對話來新增
  • 另外 RTM 有個「小秘書」,針對你有訂定到期期限的工作,... 能夠透過很多方式主動來提醒你。除了基本的發 Mail 和 SMS 通知,舉凡各種 IM 工具(GTalk, MSN, Skype, Yahoo, ICQ ..),時間一到會透過這些工具送訊息給你,提醒該工作快到期了,只要你一上線就不會忘記。

「記得買牛奶」,超好用的待辦事項管理網站 (4月17聯絡簿, Sango, 2008-11-13)

  • 雖然這是國外網站,但已有中文介面,因此在註冊使用上非常簡單, ... 他的網站功能非常簡單,就是專注在幫你管理所有瑣碎的「待辦事項」
  • 而RTM另一項貼心的地方,比如我們輸入工作到期時間,你不用死板的寫上幾月幾號,你可以直接填入「今天  1500」,系統會自動幫你轉換正確時間
  • RTM提供各式熱門的「第三方服務」,比如iGoogle、Google桌面、Gmail、Google calendar、手機、twitter,都能存取RTM的資訊,讓你不用非得登入RTM才能管理你的待辦事項

兼容「目標管理」與「執行效率」的時間管理術—工具應用篇 (矇矇的秘密基地, 2008-06-03)

  • ... "清單(List)", ... "標籤(Tag)" ... 而 RTM 則乾脆都納入,... 讓 RTM 對於工作的分類上,形成了相當強大、極有彈性的功能,也同時彌補了它不支援樹狀結構的那一部份 ... 因為利用 標籤,可以取代樹狀結構的呈現。
  • 利用預設(且無法刪除)的 "收件匣" 當成 "任務清單",所有雜七雜八、未經分類,甚而點子或創意性的工作項目,全給建立在該清單之內;
  • RTM 所有的工作都是平面(Flat)的,然後再以標籤給關連起來的

介紹線上行事曆---Remember The Milk (Mule's Blog,2007-03-09)

  • 『記得喝牛奶』是一個介面簡單但是功能齊全(完美的支援中文)的線上行事曆
  • 其中最讓我感到驚奇的,當屬它輸入事件時間的方式。...,只要寫個『30/10 @ 9pm』,系統就會自動判讀出『Oct. 30 at 9:00pm』。甚至,即使打個『three days later』,它也會自動計算三天後的日期為何。
  • 如果我們選擇公開某一個清單,系統會將該List變成一個網址,這樣即使是非用戶也可以經由網路分享我們有興趣的活動。

.

Remember The Milk 的使用心得

下面的使用心得, 一方面討論我選擇 Remember The Milk 的理由 (最關鍵的部份用特別的顏色標註), 另一方面則討論我如何克服 RTM 不足或是與 Gmail 工作表 不同的部份。

比 Gmail 工作表 細緻的功能

雖然 Gmail 工作表同樣有『清單』, 『檢視已完成的工作』,『詳細資料』這些功能, 但是 Remember The Milk 還是比較細緻 :

  • RTM 可以隨時變更工作項目所屬的清單。反之, Gmail 工作項目一但輸入之後, 似乎沒有辦法從這個清單移到另一個清單。
  • RTM 對於已完成工作, 還是可以隨時檢視工作項目的各項資料。反之, Gmail 工作表的工作項目一但完成之後, 就無法檢視詳細資料了。
  • RTM 每個工作項目都能夠有多個『筆記』, 而且每個筆記都有各別的最後修改時間。反之, Gmail 工作表的『詳細資料』就只是一整筆單純的文字記錄而已。

.

建立週期性的工作項目

RTM 可以建立週期性的工作項目, 這是Gmail 工作表所沒有的功能。

一般例行性的日常工作項目, 其實不一定要放在 Todo List 裡, 否則過多的工作項目反而會讓工作清單『失焦』, 不容易從裡面看到最需要及時完成的工作項目來加以完成。但是 容易忘記, 尚未養成習慣, 或是週期較長 (例如: 每週一次, 或每月一次, ...) 的工作項目, 還是應該放入工作清單來管理

像我的例子, 提醒自己每天看產業相關新聞, 所以設定重複週期為『每一天』。如果連續幾天沒看, 就會看到 RTM 清單裡面高掛著『大前天, 前天, 昨天, 今天』的這個項目, 進而發揮警示的作用。(不過未來的則不需顯示, 這就需要用到下面介紹的『篩選』功能。)

另一個例子, 假設你希望每個週末都備份一次硬碟資料, 則可以設定到期日為星期六 (sat), 重覆性為每星期六 (every sat)。這樣的工作項目應該用『工作』來管理, 而不是『約會』, 因為每星期六的備份工作必要時可以提前到星期五執行, 或是延後到星期日執行, 如果沒有執行, 則會成為『逾期項目』一直高掛在那裡 ---- 這和『約會』的性質是很不一樣的 。

.

搜尋及篩選功能

2008-12-26_000521

RTM 可以輸入搜尋條件, 然後儲存為『智慧清單』, 這個智慧清單可以隨時篩選出想要的內容。
可參考 RTM 官網, 關於『搜尋條件的說明』。

拿前面的例子來說, 明天的產業新聞, 是沒有辦法提前到今天來看的, 所以無論如何都只需要列出今天以前沒有完成的部份就夠了。但是, 設定了週期性的工作項目, 尤其是每天的重複性工作, 在工作清單就會看到未來的每一天都掛出這個項目, 不僅讓工作清單『失焦』, 而且也沒有實質的意義。

此時, 就可以利用『智慧清單』來篩選。例如:「not name:產經新聞 or dueBefore:tomorrow」會篩選出「標題沒有產經新聞」或「到期日是在明天之前」的工作項目, 也就是說「明天之後標題有產經新聞」的項目不會顯示出來, 其餘的項目則正常顯示。

.

各種內嵌的服務和介面

Abin's Note (記得買牛奶:RTM - Remember The Milk, 2008-01-24) 提到 :

到目前為止, 我只使用 iGoogle 小工具整合在 Gmail 的側邊欄。因為光是這樣就能夠讓待辦事項隨手可得』, 而且待辦事項排列得條理分明, 可以很容易看出哪些是逾期項目, 那些是今天/明天/ 以及未來的工作項目。

RTM iGoogle 小工具 RTM 整合在 Gmail 的側邊欄
 RTM-iGoogle RTM-Gmail 
2008-12-25_210527

工作項目右邊的按鈕, 能夠執行『完成』,『延期』,『編輯』三種動作, 方便我們管理工作項目, 或是編輯工作項目的常用資訊 (如右圖)。

至於工作項目的標題, 則可以連結到 RTM 的頁面來進一步處理工作項目, 例如: 新增筆記 (詳細資料) 等 ...。

如同 「記得買牛奶」,超好用的待辦事項管理網站 (4月17聯絡簿, Sango, 2008-11-13) 所說,

中文版Gmail尚未支援增添「小工具」,但在英文版其實已經可以透過Google Labs來存取,請先參考這裡,讓你的Gmail能自由增添小工具,然後在「設定」-「小工具」選項,輸入「http://www.rememberthemilk.com/services/modules/googleig/rtm.xml」,即可新增Gmail的RTM小工具。

我的 Gmail 設定方式則是, 先在 英文介面新增 "Add any gadget by URL" 的小工具, 再新增http://www.rememberthemilk.com/services/modules/gmail/rtm.xml, (.../googleig/rtm.xml.../gmail/rtm.xml 這兩個小工具在 Gmail 側邊欄用起來似乎一模一樣, 請知道其中差異的朋友提出來分享)

.

工作項目的排序

RTM-Gmail-123Gmail 工作表 和 Remember The Milk 對於工作項目的排序, 使用了不同的概念。

  • Gmail 工作表 讓使用者自己移動工作項目的順序, 可以隨時把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工作排到比較上方的位置
  • Remember The Milk 則是依照優先權, 到期日, 項目名稱來排序。

之所以有這樣的不同, 主要是因為 Gmail 工作表 並沒有優先權的設定, 所以要靠使用者自己來移動工作項目的順序。而在 RTM 如果要改變工作項目的排序則應該調整工作項目的優先權, 到期日

2008-12-26_213835 這兩者不見得哪一種比較好, 只能說在設計上使用了不同的概念, 而需要調整使用習慣來配合。

此外, RTM 因為有優先權的設定, 會自動使用不同的顏色來標示

.

Remember The Milk 的美中不足

Gmail 工作表倒也不是各方面都輸給 Remember The Milk, 例如下面兩點就是 RTM 的缺點:

  • 沒有階層式的樹狀工作列表
  • 可以整合在 Gmail 裡使用, 但畢竟不是 Gmail 的原生功能 (例如: 沒有與電子郵件整合應用)

不過, 我需要使用『階層式的樹狀工作列表』的場合並不多, 所以暫時還沒有像「矇矇的秘密基地」所介紹的 : 用 "清單(List)" 和 "標籤(Tag)" 互相搭配來彌補了它不支援樹狀結構的那一部份 (兼容「目標管理」與「執行效率」的時間管理術—工具應用篇, 2008-06-03)

至於 Remember The Milk 不是 Gmail 的原生功能, 倒是沒有對我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我使用的主要還是 RTM 的 iGoogle 小工具

.

補充資料

除了 Gmail 工作表 和 Remember The Milk, 或許你可以嘗試下面幾個不同的 管理待辦事項 工具:

.


(...繼續閱讀.../...CONTINUE...)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善用 Firefox 的 RSS 訂閱功能

Firefox 支援 RSS 訂閱功能, 可以幫助你知道目前網頁提供的 RSS 訂閱連結, 並且使用幾種常用的工具來訂閱。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 請耐心往下看, 說不定可以溫故知新, 發現一些你所不知道的部份。

如果你還不知道 Firefox 的 RSS 訂閱功能, 當然更不能錯過囉~~

Firefox-RSS簡單的說, 只要網頁包含了 RSS 訂閱連結, 在 Firefox 網址列的右邊 就會出現 RSS 符號, 從這邊就可以很方便的訂閱 RSS 囉!!
2008-12-19_231232-more-feeds 如果目前的頁面有不只一個 RSS 訂閱連結, Firefox 還會全部列出來讓你選擇 ~~

.

Firefox 的 RSS 訂閱功能簡介

點選 網址列的右邊 的 RSS 符號, 就會看到下面的選項,

2008-12-19_134648

  • 第一行的下拉式選單, 可以選擇『即時書籤』, Bloglines, Google Reader, My Yahoo, 或者選擇應用程式來訂閱 RSS
  • 第二行則可以勾選使用指定的訂閱方式, 不會再每次詢問。

.

詳細的使用教學, 可以參考下面的介紹 :

RSS的訂閱已經可以利用「即時書籤」...,還多了些常用的RSS閱覽器哩!
可以在網址列按下 ... RSS的消息來源 ..., 接著,Firefox會開啟它的xml頁面 ...
... 如果再按下「立即訂閱鈕」前,勾選了「每次都使用即時書籤訂閱消息來源」的話,以後會直接利用「即時書籤」處理之。

選擇『即時書籤』,將『每次都使用即時書籤訂閱...』的選項勾起,以後就會省略選擇的步驟,直接跳出新增即時書籤的視窗

.

此外, 請特別注意, Firefox 提供的訂閱畫面 和 FeedBurner 提供的訂閱畫面的區別。
左邊 Firefox 提供的訂閱畫面才是這篇文章介紹的哦~~

Firefox 提供的訂閱畫面
-- 本機產生, 使用 Firefox 才會看得到
2008-12-19_211130-50
FeedBurner 提供的訂閱畫面
-- FeedBurner 產生的頁面
2008-12-19_210422-50

.

Firefox 的 RSS 訂閱功能設定

接下來, 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 如何改變 Firefox 預設的 RSS 訂閱行為? 也就是, 如果已經針對某種訂閱方式勾選了「每次都使用xxxx訂閱消息來源」, 要如何變更呢?

第一種方式, 可以到 Firefox 的『工具』=>『選項』....

如何更改火狐3.0預設的訂閱方式?
按『工具』裡的『選項』。

在『應用程式』分頁的最下面有三個RSS的小圖示,在『消息來源』的下拉式清單可以更改訂閱的方式(原先預設的選項是在Firefox中預覽),按『確定』,以後就會按照你所選的方式來執行。

.

第二種方式, 是到 Firefox 的後台

  • 在 Firefox 的網址列輸入 about:config
  • 按下『我發誓,我一定會小心的!
  • 輸入篩選條件 feeds
  • browser.feeds.handler右鍵, 選『重設』, 它的值應該會變回 ask
  • 如果不放心的話, 可以把 browser.feeds.handler.default browser.feeds.showFirstRunUI 也都『重設』

.

再來, 如果你習慣的訂閱方式沒有出現在 Firefox 的選單, 或許可以參考 Firefox 後台的幾個設定值, 上網去找答案。(我沒有實際試過)

  • browser.contentHandlers.auto.application ...
  • browser.contentHandlers.type.?. ...    (? 是一個數字)

.

最後補充一點, 聽說 Google Chrome 將來也會使用類似的方式來 支援 RSS 訂閱

Google公佈Chrome RSS支援說明文件
... 自動偵測RSS和Atom傳輸 ... 將在網址列顯示一個RSS圖像
... 當某人點入一個RSS傳輸連結,Chrome會顯示出該內容的瀏覽器格式版。內容之上會有一個「現在訂閱」的按鍵和下拉式選單,讓你選擇特定的閱讀軟體。

.


(...繼續閱讀.../...CONTINUE...)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Eucaly61 的 新版型 ---- 究竟『換湯』還是『換藥』?

每個人換新模版的狀況都不盡相同, 有人換得很順, 有人卻需要 砍掉重練 ....

至於我, 換模版不到兩天, 就發現有些功能的相容性太難追溯, 不如回復成原來的模版, 再設法把外觀換掉, 來個『換湯不換藥』(只改外觀) 還比較有把握

前一篇介紹了『更換模版的參考資料』, 接下來說明改版的特色和過程

『換湯不換藥』的改版特色 :

  • TicTac 只改外觀, 變得和 Gadget 2.0 幾乎一樣
  • 色塊 來區隔標題, 並且不使用外部圖形, (參考 羊男 Gadget 2.0, )
  • 拿掉標題圖片, 縮小標題的總高度
  • 增加內文副標題 (h3, h4, h5) 的辨識度
  • 暫時維持兩欄式的自動欄寬
  • 自動隱藏 NaviBar, (同樣參考 羊男 Gadget 2.0)
  • 在最左邊加了『導覽列』的新功能

.

改版的過程 :

  • 原本打算從 Blogger 內建的 DenimRounders 選一個, 或者是綜合它們的特點
  • 真的嘗試的則是 羊男 Gadget 2.0 和 我的配色
  • 接下來陷入了『換湯兼換藥』v.s.『換湯不換藥』的抉擇
  • 另一個傷腦筋的問題是『側邊欄的寬度』和元件的排列方式
  • 最後還是決定 回復成原來的模版, 來個『換湯不換藥』(只改外觀)
  • 暫時維持兩欄式的自動欄寬, 稍後再決定要不要變成跨欄三欄式
  • 在最左邊加了『導覽列』的新功能

.

Blogger 內建的 DenimRounders

幾個月前, 很想效法某網友的版型, 但一直沒付諸行動, 這一拖居然連網址都忘了記錄在哪裡, (果然,『排好的事就要去做』), 所以只好另起爐灶。

這次, 原本打算從 Blogger 內建的 DenimRounders 選一個, 或者是綜合它們的特點 ---- Denim 用『色塊』來區隔標題, 而 Roundes 則是用『虛線』來區隔, (至於圓角倒不是我要的重點)。

不過, 這兩個模版都沒有真的拿來套用。

Denim

Rounders

2008-12-14_235945
2008-12-15_000607
2008-12-15_000135
 
2008-12-15_000839

.

羊男的 Gadget 2.0 和 我的配色

接著, 看到了羊男『進階三欄式』的 Gadget 2.0, 因為底下的特點, 就決定要使用了。

  • 兩欄/三欄互通
  • 不需使用外部圖形, (除了 Blogger 內定的 郵件/鉛筆 等)
  • 用『色塊』來區隔標題
  • 內建自動隱藏 NaviBar,
  • 內建繼續閱讀 <span class="fullpost">
  • 在 Archive 頁面與 Label 頁面當中,文章會自動收合成到剩下標題的模樣

其中『進階三欄式』指的是側邊欄的最上方有『橫欄』可以擺放寬度較寬的物件, 分成兩個側邊欄之後, 最後再收為一個欄位

如果不在跨欄內放入任何網頁元素, 就會變成單純的『三欄式』。或是只使用跨欄而成為『二欄式』, 這就達到了『兩欄/三欄互通』。
2-3

 

再來是修改配色和字體, 在 colorschemer (http://www.colorschemer.com/online.html) 配出右邊的 16 色,

字體則盡量改為原本習慣的大小 ....

2008-12-11_223851

.

換湯兼換藥』v.s.『換湯不換藥』的抉擇

換了 Gadget 2.0 之後, 兩天下來, 完成了配色, 和大部份字體大小的調整, 卻發現有些功能的相容性太難追溯, 例如: 內嵌式的留言功能。既使把程式碼從舊模版複製到新模版, 內嵌式的留言功能還是無法使用。於是, 在繼續投入時間除錯之前, 我開始思考『新模版的風險與必要性』。

所以, 就陷入了『換湯兼換藥』v.s.『換湯不換藥』的抉擇。

Gadget 2.0 調整字體及配色之後 原本的 Gadget 2.0
2008-12-15_002056-25
2008-12-15_002439
2008-12-15_002949-25

.

側邊欄的寬度和元件的排列方式

另外還有一個讓我猶豫不決的理由, 原本版型的『自動寬度』, 是不是變成三欄之後也還要使用自動寛度呢?

  總寬度 主欄 側邊欄
原本的二欄式 750~950 73% (547~693) 27% (202~256)
轉換成三欄 950~1200 58% (550~696) 21% 兩個(200~252)
羊男三欄式   550 125 + 175

實際使用三欄式之後, 發現羊男設定的 550 + 125 + 175 不大符合我的習慣, 但一時又調不出適當的三欄寬度。

  • 希望的主欄寬度是 600~650px 左右,
  • 側邊欄則是 200~250px 比較理想,
  • 加起來至少有 600 + 200 + 200 = 1000px, 再考慮瀏覽器的邊框和捲軸, 1024 的螢幕剛好有點不夠。再打開瀏覽器的側邊欄, 或是使用 800 的螢幕, 就會變得更不方便 ....
  • 如果兩個側邊欄都是 200 左右, 跨欄 400px 的感覺似乎又太寛,
  • 如果要縮減其中一個側邊欄到 150 左右, 似乎只有『關於我』,『搜尋』,『追蹤者』, 『計數器』適合放在較窄的這一欄, 這又和另一個側邊欄的份量不是那麼平衡, 元件的排列順序也不是那麼容易處理 ....。

.

『換湯不換藥』(只改外觀)

最後還是決定 回復成原來的模版, 來個『換湯不換藥』---- 只改外觀

事後證明, 可以把原本的 TicTac 版型『外觀』, 改成和 Gadget 2.0 幾乎一樣, 就只差『進階三欄式』還沒有加進來。因為有 Firebug『神器』的幫忙, 大約只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2008-12-14_215129

新版型

舊版型

.

還有, 增加內文副標題 (h3, h4, h5) 的辨識度

h3 副標題

h4 章節

h5 小段落
2008-12-16_210423

.

加上『導覽列』

思考『側邊欄元件排列方式』的同時, 我也在想如果能 快速找到想看的側邊欄區塊, 那排列方式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 ---- 於是就去找了『導覽列』!!

參考 挖哩勒~胡說八道lamueno, 加了『導覽列』的新功能。不過, 我改用文字式的按鈕, 再加上收合選單的功能, 目前還在小修之中。

2008-12-14_124026    
2008-12-14_124005
平時透明 滑鼠接近時顯現出來 也可以收合

.

需要的人請先參考 挖哩勒~胡說八道 的說明, 或是參考我的原始碼 

CSS 設定
.fixed_menu
* html .fixed_menu {position:absolute;}
<div class='fixed_menu' id='nav_menu'>
....
<h2><a href='#連結名稱' title='說明'>按鈕名稱</a></h2> </div></div>

這一段 (放在 <div id='content-wrapper'> 之前)
適當的地方加上 <a name='連結名稱'></a>

.

我還想要讓『導覽列』在螢幕寬度不夠時, 自動縮到側邊 (而不會遮住文章), 但還沒有成功。(嘗試寫程式在 <body> 的 onresize時, 判斷文章欄位的 offsetLeft, offsetWidth, ....)

接著, 或許在『導覽列』加上按鈕來跳到上/下篇文章, ....

.


(...繼續閱讀.../...CONTINUE...)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更換版型的參考資料分享

20081214_215448_thumb4

雖然有人說『為什麼改版一定要發文?』(muki)。

不過, 我還是覺得該 記錄一下到底改了什麼, 以及 分享其中的經驗, 而且說不定有的朋友只是看 RSS, 也該通知大家來看一下。

原本, 比較了幾個版型, 打算『換湯兼換藥』(外觀+功能) 之後, 再把功能逐一加上。

換湯兼換藥』的 改版步驟 :

  • 找到理想的範本 (功能, 模版, 配色)
  • 備份舊模版及側邊欄小工具
  • 測試新模版
  • 更換模版 (側邊欄小工具可以保留哦!!)
  • 加上需要的功能

但是, 換模版不到兩天, 就發現有些功能的相容性太難追溯, 不如回復成原來的模版, 再設法把外觀換掉, 來個『換湯不換藥』(只改外觀) 還比較有把握

至於『換湯不換藥』的步驟也大同小異, 同樣還是要備份以防萬一。

就這樣, 最後改版的結果有一大半沒有在當初的想像之中, 其中還包括一個新功能, 你看出來了嗎 ?

底下先簡介更換模版的參考資料, 下一篇再來說明這次改版的內容。

.

找到理想的範本 (功能, 版, 配色)

功能

關於『Blogger 的功能擴充』, 可以參考底下幾個站 : (依字母筆劃排序)

.

再來是『模版』, 可以請教 Google 大神, 或是套用 Blogger 內建的模版

.

配色

我選了 http://www.colorschemer.com/online.html, 指定一個基色, 可以配出 16 個相關色。
或者還可以參考下面的網頁 :

.

備份舊模版及側邊欄小工具

『備份舊模版』 就是在 Blogger 後台的 :

  • 版面配置 => 修改 HTML => 下載完整範本

至於, 『備份側邊欄小工具』就比較麻煩一些,

  • 逐一叫出 HTML 小工具, 再將內容全選轉貼到文字檔

放形浪High 介紹的『保住側邊欄(sidebar), 少花重覆工!』確實可以在更換模版時保留側邊欄小工具, 不過我覺得還是先手動備份一下比較保險。

.

測試新模版 / 更換新模版

除非很有把握, 否則會 建議先到 Blogger 後台另外開一個『測試的部落格』來測試新模版, 像我的 JavaScript Lab 02Ticker Lab 01。此外, 這些『測試的部落格』也可以拿來練習小工具, 測試程式, 或是展示之用。

再提醒一次, 換上新模版的同時, 依照 放形浪High 介紹的『保住側邊欄(sidebar), 少花重覆工!』可以在更換模版時保留側邊欄小工具哦!!

修改模版的過程, 搭配 Firebug ---- 部落客『玩網頁』的『神器』可以增進效率。

『即時』編輯, 除錯, 觀察 網頁的 CSS, HTML, JavaScript

和之前不斷的『修改 => 存檔 => 更新頁面 => 試誤 => 修改 => 存檔 => 更新頁面 => 再試誤 =>  ... 』, 比起來, 真的『快了不只十倍速』

.

調整側邊欄欄寛

經過測試, 有些側邊欄小工具可以自動調整欄寛

  • 不需特別調整 :
    • Blogger 內建的小工具 (關於我, 追蹤者, ...)
    • Google Reader 的分享項目
  • witdh 或 ww 可以設定為 auto : 
    • Google Friend Connect
    • FEEDJIT
  • 無法自動調整寛度:
    • MyBlogLog (ww 只能設為數字, 無法設為 auto)

.

導覽列



這次暫時只加了『導覽列』這個新功能, 參考 挖哩勒~胡說八道lamueno 之後, 改成文字式的按鈕, 再加上收合選單的功能, 還需要再小修。

後續再來介紹細節。
2008-12-14_123552-corp_thumb[1]

.


(...繼續閱讀.../...CONTINUE...)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哆啦A夢鬆餅 與 擂茶蛋糕

有了『幸福家庭土司機』, 當然不能只做土司, 所以今天就去賣場採購材料。

原先要做『鬆餅』, 不過後來變成『哆啦A夢的鑼銅燒』

再來是『擂茶蛋糕』...

.

第一個登場的『鬆餅』用的是現成的『鬆餅粉』, 不過其實網路上也找得『鑼銅燒食譜

鬆餅粉 300g $54
奶粉

2匙 (12g)

$2
雞蛋 3個 $12

.

 

麵包機只負責攪拌的工作, 因為沒有鬆餅機, 所以成型的部分要使用平底鍋來煎。

最困難的部份在掌握火候, 要讓表皮剛好  1~2 分鐘轉為深咖啡色, 但又不會焦掉, 顏色太淺則又吃不出味道

IMG_9955
IMG_9956一開始忘了家裡有好用的『煎蛋器』可以幫助成型。等使用『煎蛋器』就好多了。 IMG_9957倒入麵糊大約到『煎蛋器』的三分之二高度, 等到明顯膨脹之後就可以翻面了

.

你看, 這個『鬆餅』, 是不是變成『哆啦A夢的鑼銅燒』了呢?

一包鬆餅粉, 大約可以煎出十來片鑼銅燒。

.

與麵糊、平底鍋一番折騰之後, 還是覺得秤好材料, 就直接在麵包機裡拌好麵團 (麵糊) 再自動烤好, 果然省事多了。

於是開始張羅『擂茶蛋糕』的材料, 除了擂茶粉, 其餘都是最近採買的。

IMG_9959

無鹽奶油 80g $30  
砂糖 100g $2.5  
雞蛋 3個 $12  
擂茶粉 1包    
低筋麵粉 180g $8  
泡打粉 7g $6 大約只加了6g
腰果和葡萄乾 50g    

.

IMG_9962 攪拌中的麵團 IMG_9964 加入腰果和葡萄乾
IMG_9969 一個半小時就有新鮮出爐的『擂茶蛋糕』  

IMG_9971

這次偷懶沒篩麵粉, 泡打粉也不確定份量夠不夠, 但大體上還算成功就是了。

.


(...繼續閱讀.../...CONTINUE...)